
谭高翼
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生物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生物与医药专业(生物工程领域)🧾: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简介
谭高翼,理学博士,副教授🧑🏼⚖️1️⃣,博士生导师。2014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杏悦2,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武汉大学药杏悦2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0月加入杏悦2娱乐,为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相关的研究,聚焦CRISPR/Cas技术🏊🏻,微生物发酵与次级代谢等🐔。现已发表学术论文40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代表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2024),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22), Science Bulletin(2021),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24),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5, 2017)等著名期刊上🐢;其中入选F1000推荐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含PCT申请3项,授权8项)。在国际化学生物学年会(ICBS2017)、亚洲青年生物工程师研讨会(YABEC2019)等知名学术会议作会议报告20多次。带队杏悦2娱乐首届(2017)和第二届(2018)本科生iGEM竞赛✌🏻,并连续获金奖2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
研究方向
通过CRISPR/Cas等技术和工具体系创建🔧🍁,解决高效微生物合成与代谢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实现Nature Biotechnology. 2024. DOI: 10.1038/s41587-024-02267-3
2. Liang et al. Activating cryptic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through a CRISPR-Cas12a mediated direct cloning approach.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2. 50: 3581-3592.
3. Zhao et al. A versatile biosensing platform coupling CRISPR-Cas12a and aptamers for detection of diverse analytes. Science Bulletin. 2021. 66: 69-77.
4. Liang et al. A CRISPR-Cas12a-derived biosensing platform for the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diverse small molecul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3672.
5. Wang et al.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type I CRISPR-Cas systems in Actinomycetes for genome editing.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024. DOI: 10.1039/d4np00010b
6. Zeng et al. An in vitro CRISPR-Cas12a-mediated protocol for direct cloning of large DNA fragments. STAR Protocols. 2023. 4: 102435
7. Gao et al., Learn from microbial intelligence for avermectins overproduction.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017. 48, 251-257
8. Tan et al., Rational synthetic pathway refactoring of natural products biosynthesis in actinobacteria.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7. 39: 228-236
9. Tan et al., Heterologous biosynthesis of spinosad: an omics-guided large polyketide synthase gene cluster reconstitution in Streptomyces. ACS Synthetic Biology. 2017. 6: 995-1005
10. Tan et al., Engineering validamycin production by tandem deletion of γ-butyrolactone receptor genes i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5008.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5. 28:74-81
11. Tan et al., Exogenous 1,4‐butyrolactone stimulates A‐factor‐like cascade and validamycin biosynthesis i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5008.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13. 110: 2984-2993
代表性专利
1. 一种用于光合生物反应器的发光搅拌桨🥷🏿;公开(公告)号:CN207646198U
2. 基于CIR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试剂盒及其在小分子检测中的用途🤷🏽;专利号✍🏼🦌:201910285607.1; PCT/CN2020/084111
3. 一种生产卟啉类化合物的重组菌及生产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申请号:201910999107.4
4. 高产辅酶Q10的类球红细菌菌株的建立及其应用. 申请(专利)号. CN202310615585.7
5. 基于适配体和CRISPR/Cas12a系统的生物传感器🤚🏻、组合物🧑🏻🦯、试剂盒及其用途.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38566.2
6. 一种启动子文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42684.7
7. 一种基于CRISPR/Cas12a的体外大片段DNA克隆方法及其应用. 申请(专利)号🕊: CN202010575747.5
8. 微生物发酵中卟啉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以及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专利号🎷:202211232561.5
9. 血红素生产方法以及所使用的重组菌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202211452809.9
10. 固定化血红素特异性别构转录因子与CRISPR/Cas 介导的血红素检测方法. 专利号:202211487904.2
11. 高产卟啉化合物的菌株改造策略及工程菌株. 专利号:202310738915.1
12. 一种卟啉化合物发酵工艺及控制策略;专利号:202310750263.3
13. 卟啉化合物的高产策略及其应用; 专利号: 202310737429.8
14. 通用的金属卟啉化合物生产平台🫵🏿🧑🏽✈️、其建立方法及应用👳;专利号:202310754364.8
15. 一种基于RecET重组系统的类球红细菌基因编辑方法及其应用; 专利号😯:202311541267.7
16. 从发酵液中规模化纯化卟啉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应用;专利号:2023118130742
17. 高活性铁粪卟啉脱羧酶的改造及应用🎞;专利号🧍🏻🦹🏻♂️:202410551448.6
18. 提高类球红细菌的粪卟啉产量的方法及应用👨🦯;专利号:2024107012516
学术报告
1. 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 上海,2024年5月21-22. 邀请报告
2. 第四届国际生物设计研究大会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2023年10月27-30. 邀请报告.
3. 第一届生物反应器工程与生物制造学术会议暨生物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海👨🏼🦰,2023年8月11-13日. 邀请报告
4. 第五届放线菌生物学暨第三届微生物药物学术研讨会, 南宁,2023年7月21日-24日. 邀请报告
5. 第八届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暨2023年新发展论坛, 上海🚵♀️,2023年5月21-22日. 邀请报告
6. 第四届合成微生物与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广州,2022年8月19-22日. 邀请报告
7. 2021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论坛,无锡,2021年7月2日-4日. 邀请报告
8. 2021年第三届国际合成生物学高峰论坛👫🏼,南京🔃,2021年6月21-22日. 邀请报告
9. 2020年上海市微生物学会青年论坛暨上海合成生物学联盟年会,上海,2020年12月19日. 邀请报告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Gao-Yi-Tan
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3-2272-0159
邮箱:tangy@ecust.edu.cn